随着我国IT产业的飞速发展,企业对IT人才的需求持续升温。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,目前我国IT业仅软件开发人才的缺口每年就有24万至28万人,而按我国“‘十一五’规划”的设计,每年应培养34万软件人才,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。高校每年培养大批计算机专业人才,但能够适应IT企业需要、既掌握最新计算机应用技术、又具备项目经验的人并不太多。面对大量有志于IT行业的中高级学历人员,IT职业培训承担起了连接学历教育与企业实际需要的重任。相对于漫长的学历教育,IT职业培训以其灵活高效、目标明确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。
几年前,以思科、IBM等为代表的厂商认证培训,一度成为IT培训市场的热门选择,行情红火。一些人拿到了证书,就好像领到了迈进高薪之门的“绿色通行证”。以印度培养模式为主的“软件蓝领”培养模式,曾大范围地影响中国IT培训市场。但业界人士认为,这两种模式都不能满足目前我国IT业对人才的需求,中国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比大型IT企业更高,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全能型软件白领,而非守在“流水线”某一环节的“蓝领”。中信国安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沈继军认为,我国软件开发团队的工作模式不同于外国,照搬外国模式难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,IT职业培训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。
在这种背景下,一种根植于中国IT沃土、适应IT人才需求的新型职业培训模式――“订单实训”应运而生。它采取订单培养方式,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,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;其培训内容根据用人机构的需求来设计,课程设置实践性强,强调学员的操作能力,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、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为目的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。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满足中小型企业对IT人才个性化、多样化需求,也深受亟须就业的具有中等学历的年轻人的喜爱。
“让需要工作的人成为工作需要的人”,“订单实训”的魅力正在于此。以华育国际为代表的“订单实训”模式实践者,已在北京、天津、山东等20多个地区开展培训。华育国际总校校长张大力告诉记者,他们采用德国的“双元”教学方法,多数老师是来自知名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,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,把“实训”做得扎扎实实。学员学习期间像在公司上班一样,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,又锻炼了适应能力。
|